家長課程 > 促進家校合作與溝通的關注課題
促進家校合作與溝通的關注課題
構建高效的家校協作體系需要建立開放的溝通機制及多元的互動網路。通過建立多元化的溝通平台,能夠有效引導並促進家長積極參與學校教育,同時整合學校與社區資源,形成多層次的支援網絡,才能為青少年成長提供全方位的引導與保障。

家校溝通:建立開放交流環境
關鍵詞:多元溝通管道
有效的家校溝通可以促進家長、教師和學校適時為青少年提供全面的關顧。家長和教師往往忙於日常的工作,以致缺乏時間進行交流,學校應建立多元化的家長溝通管道,包括提供線上和線下預約會議的選擇,同時家長也需靈活安排時間參與。校方亦應該定期舉辦富有教育意義的家校活動,為雙方提供寶貴的交流平台和互動機會,並營造親切、開放的交流環境,保持政策透明度,及時回應家長,以相互尊重的態度鼓勵家長積極參與。
案例分析:在一次線上家長會中,班主任通過線上平台與家長分享了孩子們的學習進展。即使有容的母親在家中也能及時提出問題,增進了對學校和課程的瞭解。
家校合作:支援青少年確立長遠目標
關鍵詞:多元發展路徑
在青少年生涯與事業發展過程中,家長既是陪伴者也是引路人。學校與家長應共同協助青少年確立長遠目標,學校可通過體驗式學習助青少年認清志向,並引導家長運用「關注、協助、尊重、賦能(CARE)」原則:關注子女特質設定合理期望;協助善用資源與拓寬視野,發展多元出路;尊重個體獨特性;以身作則賦能,傳授軟技能與正確價值觀,從而支持青少年探索多元發展路徑,培養他們的適應力與抗逆力。
案例分析:允行參加了學校的戲劇社,負責劇本創作。在老師的專業指導下,允行逐步掌握故事構思的技巧,同時母親亦在家中持續給予創作支持。這種雙重助力不僅提升了允行的表達能力,更增強了他的自信心。

建立多元網路:促進家長、教師與社區互動
關鍵詞:多層次互動
在信任與共同目標下,學校與家教會、家教會聯會協力推動家長參與。家教會可建立五類網絡:家長與教師網絡,在學校、級別、班別建立連繫;家長與家長網絡,互相分享育兒經驗;家長與學生網絡,藉親子活動改善親子關係;家長、教師與社區網絡,聯合社工或機構促進三方的互動;家教會之間的溝通網絡,協調區內家教會,並舉辦區本活動。這些網路從校內延伸至社區層面,通過多層次互動促進青少年發展。
案例分析:英秀參加了學校的視覺藝術作品展,她的父母都到場支援。通過一起觀看展品,英秀和父母的關係更加緊密,對藝術的熱愛也得到了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