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課程 > 促進青少年健康、愉快及均衡發展的關注課題
促進青少年健康、愉快及均衡發展的關注課題
當代社會的青少年正面臨數碼化變革與社會文化轉型帶來的機遇和挑戰。網路世界既為青少年拓展了認知邊界,也帶來了健康隱患;而隨着心智發展,他們亦會對兩性關係感到好奇並進行探索。理解青少年的發展需求,建立與之相適應的引導機制,培養他們面對挑戰的適應能力與判斷力,是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關鍵所在。

促進青少年健康使用互聯網、電子裝置和社交媒體
關鍵詞:網路健康管理
互聯網和電子設備已成為青少年學習與社交的重要工具,但也帶來了家庭衝突和健康隱患。社交媒體的影響具有兩面性,既能提供支援和陪伴,也可能引發外貌焦慮、網路欺凌、網路成癮等問題。家長應指導青少年安全使用網路,以平衡他們的數碼生活與身心健康。
案例分析:一心在社交媒體上經常看到完美的身材和外貌,開始對自己的外貌感到不滿,並決定絕食減肥。父母發現後,跟一心解釋社交媒體上的修圖與美化技術,讓她理解網絡與現實的差距,減少一心的容貌和身材焦慮。

支援健康的兩性關係發展
關鍵詞:性教育
青春期是青少年探索性傾向及發展浪漫關係的重要階段,他們會開始接觸戀愛關係和性相關資訊,並形成自我認知。家長應尊重子女私隱,避免強制干預,並以開放的態度與子女溝通,提供全面而準確的性與生殖健康知識和分享健康關係的價值觀,使青少年理解親密關係需要建立在相互尊重、理性溝通和情感管理的基礎上,並瞭解性行為可能帶來的身心風險。
案例分析:升上中學後,向華開始有自己的秘密和戀愛對象。家長覺察到後沒有翻閱向華的手機或私人物品,並表達對其私隱的尊重。父母的做法和態度增強了向華對他們的信任,他亦更願意主動分享自己的生活。
支援有特殊需要的青少年
關鍵詞:學業適應指導
青少年在升學階段面臨學習環境、課程難度及社交關係等多重挑戰,家長需密切關注其適應情況,並在必要時尋求學校及社區支援。對於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童,家長應與學校保持緊密協作,瞭解子女的學習特點,設定合理期望,並重視學習過程而非僅關注結果。
案例分析:幼羚在學業和課外活動之間難以平衡,於是父母與她一起制定時間表,合理分配學習和休閒時間。幼羚學會了有效的時間管理,減少了壓力。